或许是第一个商业化人工智能作曲服务

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
Publishing date December 12, 2015 Author 阿鲁卡多

「人工智能」这个概念在现在看来显得有些老生常谈了。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充斥着大量的、不论真伪的人工智能产品,但想必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作曲还没有太多了解。须知,人工智能作曲也并不是一种近些年才出现的玩意。早在 1981 年,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 David Cope 教授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作曲程序,这项研究被命名为 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 (简称:EMI,「音乐智能实验」),EMI 也成为了 David Cope 所开发的作曲程序的名字。EMI 的三重基本原理是:解构音乐,寻找音乐的共性,重组音乐。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,其实就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「数据挖掘」和「机器学习」,但它的结果却是异常惊人的 —— EMI 已经模仿巴赫、肖邦、贝多芬的风格创作了一系列音乐,说它是「以假乱真」一点都不为过,况且这些音乐一点都不假。

就在伦敦刚刚结束的 TechCrunch Disrupt (一个由 TechCrunch 发起的科技创业家会议)上,一家成立于剑桥的 12 人团队获得了这次创业家会议最终评审的冠军。他们展示并发布的项目就是人工智能作曲服务,这项服务被他们命名为 Jukedeck 。“Juke” 当然指的是二十世纪前叶流行过的自动点唱机,那么 “Jukedeck” 这个生造出来的单词就颇有些「点唱平台」的意思了。

Jukedeck 就是类似 EMI 这样的音乐实验的商业化产物。Jukedeck 的创始人 Patrick Stobbs 在演讲中提到:世界上每天有大量的视频内容被产出,而许多视频创作者却缺乏方便、快捷、廉价且不侵权的方式来获取视频所需要使用的音乐素材,人工智能作曲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(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些背景音乐的话)。

Jukedeck Make

这是 Jukedeck 的控制台,你可以在这里选择想要创造的音乐类型以及使用的乐器、拍数和播放时长。总体来说,Jukedeck 现在提供的选项是很有限的。乐曲生成的速度很快,生成之后就可以选择下载了。

Jukedeck Pricing

Jukedeck 的付费模式是这样的:

  • 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(十名员工以内)每个月可以免费下载五首根据自己需求生成的音乐,之后下载每首需要付费 6.99 美元。
  • 大型企业下载每首音乐需要 21.99 美元。
  • 如果你想要买断由计算机生成的音乐的版权,那么每首需要付费 199 美元。

在阅读了 Jukedeck 的版权协议之后,我产生了一些疑惑。根据 Jukedeck 的版权协议声明,所有由 Jukedeck 所开发算法生成的音乐版权均归 Jukedeck 所有。不论是付费下载还是免费下载,都只是获得了 Jukedeck 免版税的使用授权而已。如果想要获得完整的版权,那便要花 199 美元将它买下。那么,用户在买断版权之后,Jukedeck 如何能保证不再生产出相似的音乐作品?音乐抄袭的界定本身就很有争议,况且 Jukedeck 算法所生产的音乐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。随着以后更多元化、更强大的人工作曲软件和服务的出现,本就复杂的音乐版权和音乐所有权问题将会更加难以协调。

人工智能作曲在以往的出现常常附带着一些「大逆不道」的意味,有不少人不想要也不愿意去理解和消费由计算机创作的音乐,好像这样会失去人类至高无上的智力权利。但不得不说,Jukedeck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商业化切入点。视频中附加的背景音乐由计算机创作,这可比独立用作欣赏的音乐作品由计算机创作容易接受得多。虽然,当代音乐或多或少是由计算机辅助创作的。


推荐聆听和阅读:

← Next Post 后
后 CD 时代
前 Previous Post →
戒酒金属